收藏百科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收藏百科
【央视大家】文物鉴定家耿宝昌:人间国宝


      主持人:著名的古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双眼。他从15岁做学徒的时候就开始练这双“火眼金睛”。今年耿老已经83岁了,他说自己双眼的视力仍然是1.5。在这几十年当中,耿老为国家鉴定了数万件一级文物,在文博界他被称作是“人间国宝”。  


      解说:在北京的故宫里,收藏了30多万件的珍贵瓷器,古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每件瓷器都过过目。在他的鉴定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次,就是1994年耿先生从香港的拍卖会上以110万人民币拍卖回的成化罐。历史上明代成化宪宗皇帝非常喜欢小器物,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官窑瓷器都是碗、盘等小件,故有“成化无大器”之说。而这个通高31厘米,口径17厘米的成化罐则是现存少有的大件器物。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四只,而故宫的这个是惟一一个带盖的最完整的成化罐。但有人认为这个带盖的成化罐是假的,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。现在它的身价已经涨至2千万人民币。  


  耿宝昌:所以搞鉴定这个问题一定是你不是把真的认准了,你就把假的认准了,反正你得准一面。认准了真的、假的,就跟真假包公、真假李逵一样,就跟最近的真假乾隆皇帝一样。真的就是真的,假的就是假的,认准了真的,假的就剔除出来了,所以像这个东西得有记性。老伴说我啊,你就是破瓶子、烂罐子你什么也不会,就懂这个。但是我就是这样,懂这一门。你说扑克牌我不会,麻将牌我不会,谁管谁我不知道,一说这个怎么回事,马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。  


  解说:耿宝昌的火眼金睛是在文物店做了十年学徒练就的。他的老师就是人称“宣德大王”的孙瀛洲。孙先生是享誉20世纪中国博物馆界的著名瓷器专家,三十年代开的“敦华斋”是京城极其有名气的文物店。15岁时,耿宝昌在初次来到敦华斋时,觉得文物店的工作看起来很干净,便留下来做了学徒,从此跟随老师练古瓷鉴定的童子功。  


  主持人:孙瀛洲先生平时是不是对徒弟要求很严?  


  耿宝昌:很严很严的。所以说我的老师如果要当一个国家领导都足以了。动的脑筋真是,作为一个企业家也不容易。凡是任何事情,凡是你捣鬼、想贪污,你甭想贪。他如果睡着了觉都比你清楚,都知道你干什么呢。  


  主持人:果然这样吗?  


  耿宝昌:他就是啊,睡着了觉都知道你干什么呢。你得赶紧想干什么,我干什么,哪像现在说我待着睡觉,没那事!你该收拾你收拾,该做活的做活,该出去做事的出去做事,反正是不让你闲着。  


  主持人:那个时候学徒有收入吗?  


  耿宝昌:学徒没有,就是过年的时候可以给几个钱过年。  


  主持人:算是过节费?  


  耿宝昌:对,过节费。有一次过年这么个情况,我记得给了十元钱还是二十元钱,说今天晚上我们大家玩牌。玩牌好,大伙都参与了,玩到天亮了大伙都输光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全输给老板了?  


  耿宝昌:全空空的。  


  主持人:老板又收回去了。  


  嘉宾: 对!都又收回去了。晚上给的还挺高兴,等到天亮没了,又都回去了。那是三十晚上。到初一那天,晚上还玩,我说不玩了,没钱。  


  主持人:老师把钱收回去了。  


  耿宝昌:老师收回去了,再给你。又给了,给完了不是?这回还接着来。你昨天输了多少?昨天输了10元,再给你10元;你输了多少?输了8元,给你8元;输了多少? 20元,完全都找平了。  


  解说:在耿先生的办公室里,这把椅子就是老师孙瀛洲传给他的。椅子虽然看起来很破旧,但是也是很有来头。  


  耿宝昌:快一百多年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快一百多年了?  


  耿宝昌:据说是溥仪坐过,是文物,这的确是文物。这拿出去在拍卖场上说谁谁谁坐过的,照样拍钱。  


  主持人:耿先生坐过的。  


  耿宝昌:我不管用,咱不行,咱还是后来者




      解说:在老师的门下做学徒最初干的都是体力活。敦华斋每年都要来十几个学徒,但能留下的也只有几个人。耿宝昌的踏实逐渐赢得了孙瀛洲的信任,并让他管理库房。为了学习鉴别文物的真伪,耿宝昌总是非常仔细地留心老师与客人之间的谈话。一次他听得出了神,给客人点烟时竟烧了自己的手指。  


  耿宝昌:老先生、老师两个人对话,我在旁边倒茶拿烟,大旱烟袋点着,站在旁边。那个时候夏天哪像现在穿的,光脊梁穿着小背心,趿拉着鞋。全副武装长袍马褂穿着,长袍马褂里头背心、汗衫、大长袍,穿的裤子我们那儿还不捆腿,那个时候还有人把腿给捆上。你就站在旁边听他们说这个怎么长,哪儿发现一个什么东西,那东西怎么一回事。你就听,没有讲课,不像现在什么学习班。老师不给讲, 全在于自己听,就在于你在听,他讲什么你往脑子里面装,当他们说的入神了, 一点着了,呼呼呼这儿就着了,好家伙!  


  主持人:您给他点烟,给另一位先生点烟。  


  耿宝昌:那个时候的学徒的确是这样,全靠自己用心体会去学习。所以刚才就说,三年这么些天怎么就会了呢?到了三年学完了,你没有学成就不用你了。老师当然有时候高兴了把大家招集来,拿几个东西,大家分头写一写,谁也不要跟谁沟通,得自己有主见。写完了交来,看看还不错。就是拿几个东西,哪个东西,什么时代叫什么名称。  


  主持人:也算是考试。  


  耿宝昌:算考试,就是不是考试的考试。还行,还不错,写不下来的也有。  


  主持人:实际上这是考您的眼力。  


  耿宝昌:对,就是考眼力。一看你平常走没走脑筋,一看你都说不对,说不上来,不就哪一天慢慢地找个机会让你走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就是不合格了。  


  耿宝昌:不合格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这样的考试您经过几次?  


  耿宝昌:经过十次八次。  


  主持人:这么多次您答对了几道题?  


  耿宝昌:我整天摸这个东西就容易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就是基本上您都答对了。  


  耿宝昌:都答对了。因为库房归你管,账目归你管,张三李四跟公安局户籍警一样,谁什么特征你都知道。  


  主持人:不过用您的话讲这叫走心了。  


  耿宝昌:对,走心了。当我第三年的时候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怎么会了。  


  主持人:三年的工夫就捅破了一层窗户纸,但是这纸什么时候捅破的也不知道。  


  耿宝昌:对,怎么捅破的也不知道。所以当时老师给我取的外号叫做“傻小儿”。  


  主持人:老师叫你傻小儿?  


  耿宝昌:我说我就是傻,不知道,不知道怎么会的。  


  解说:敦华斋每年光库存就有一万多件的官窑精品,现在一个普通的博物馆也只有几千件而已。耿宝昌称自己读了古瓷鉴定的“哈佛大学”,受到了最专业的训练。在老师的影响下,15岁的耿宝昌虽然人小但是志向却很远大。  


  耿宝昌:恰好我来到敦华斋之后,有一位老先生就问我:“小兄弟,你抽白的还是抽黑的?”  


  主持人:抽白的还是抽黑的?  


  耿宝昌:对,问得我挺哏,那个时候就是现在的吸毒,就是吸鸦片还是吸白粉。  


  主持人:可见您那个时候应该是面黄肌瘦。  


  耿宝昌:是,反正不足90斤吧。  


  主持人:所以那个时候您给自己规划的是?  


  耿宝昌:我就想我能活三十年就算不错。自己要建多大的房子,要用多少人,要有多少田地,有多少牲口,谁是管家,谁谁怎么样,我那老伴说:“合着你搞的是让我在家看家呀。”  


  主持人:那时候把您老伴规定的是管家?  


  耿宝昌:当然是说笑话。我说每个人他都要有一定的志向,有一定的抱负,不管做任何事情你得有一定的目标。


      解说:在当了10年的学徒后,1945年,只有22岁的耿宝昌开了自己的文物店——振华斋,它的原址就在今天琉璃厂荣宝斋的地方。虽然他年纪轻,但是在圈内名气很大,那时他只看最美、最珍贵的东西。按照行内的规矩,作瓷器鉴定绝对不能把眼睛看穷了。解放后,1956年,故宫的老院长吴仲超对故宫原有的东西进行鉴定整理,便把过去年长有声望的人网罗到故宫。老师孙瀛州被请到故宫,他还向吴仲超举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——34岁的耿宝昌。  


  主持人:在进故宫之前您自己开店,自己也见了很多文物,到了故宫之后有没有让您感到非常惊讶,或是觉得非常开眼的地方?  


  耿宝昌:那太多了。比方说故宫里边的宋代五大窑。外边多你能看一个两个,这里边一看是十个八个,十个二十个。  


  主持人:这都是很惊奇的文物。  


  耿宝昌:机会难得,机会难得。珐琅彩在外面见也是少数的,到故宫里面一见好多好多。很多东西看得面面都能俱到,所以你以前知道一个,现在你知道十个。  


  主持人:开阔了,就像您说的扇面一下子开阔了。  


  嘉宾:开阔了,就跟刚才说的跟扇面一样。首先放眼自己单位,海内、海外整个一了解,齐了,你全有了,这是轴心。  


  解说:现在,耿宝昌已经在故宫工作了近60年。今天,为了筹建“故宫建院80周年”的瓷器展览,他要去瓷器库房挑选展品。  


  解说:这个不被游人注意的院子是故宫用来保存瓷器的库房之一,它最初是被皇宫作为库房使用。这里存放着数万件的教学瓷器和一些瓷器残品,它们从来没有被展出过,其中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宝。为了防火灾,库房内没有电源。60年来耿宝昌阅宝无数,博览天下最精美的瓷器,促使他日后成为古陶瓷的鉴定大师。  


转载。